科海探真知
                            —— 广州市第二中学 2025 年科技文化节
                        
                        
                        
                        精彩回眸
五月的校园,科技浪潮奔涌不息。继 4 月 20 日 “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签约仪式暨科技节启动仪式后,广州市第二中学 2025 年科技文化节于 5 月 15 日圆满落幕。本次科技文化节以 “科海探真知” 为主题,围绕 “科技・创新・实践・融合” 四大核心,精心策划了科普讲座、科技沙龙、空中足球、诺亚方舟、厨王争霸、百科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活动,吸引了全校师生及多家科研机构、高新企业共同参与,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科技文化盛宴。
一、启动仪式:埋下科技与育人的双重火种
在谷雨时节的启动仪式上,华南理工大学与二中的 “大中衔接” 合作签约成为焦点。双方依托高校学科资源与中学基础教育优势,构建 “课程共建、课题共研、导师共培” 的育人链条,为粤港澳大湾区拔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简短的无人机编队表演以 “科技星火” 的意象,呼应 “播撒创新种子” 的主旨。这一合作机制不仅是高校资源向中学的延伸,更标志着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深度联动,为学生搭建了从课堂到实验室、从理论到实践的立体化成长通道。
 
广州市第二中学2025年科技节启动仪式暨“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二、科普讲座:听见科学前沿的声音
科技文化节期间,两场高水准科普讲座率先 “点燃” 师生求知欲。4 月 10 日,南京大学黄永锋教授以《人类终极三问》引领学生从宇宙视角叩问生命起源;4 月 28 日,深圳大学高毅教授的《机器医生》通过 AI 辅助诊断案例,展现科技对医疗的变革。两场讲座吸引 1200 余人次参与,学生踊跃提问,展现对科学的深度思考。


三、科技沙龙:多元场景中的创新浸润
5 月 14 日的中心广场成为科技体验核心现场,三大板块交织出立体图景:
(一)学科互动:知识的趣味转化
各学科组以科技为笔,在中心广场绘就多元创新长卷:语文科“古今相‘语’”构筑文化对话场,甲骨文破译与AI成语绘图交织,诗词投壶间尽显文字与科技的跨时空共鸣;数学科“趣味数学市集”以12张摊位构建思维互动矩阵,学生在数字游戏与图形拼创中解码数学的逻辑韵律;英语科“英”为有你”开启体感互动新维度,词汇抢答与电影配音共振,让语言学习成为声光交织的沉浸式旅程;物理科“电的冒险”铺设动手实践场景,电路组装与电磁实验相映成趣,让抽象原理在指尖操作中具象成可感知的科学奇观;化学科“化学能量与化学能手”搭建微观探索工坊,纽扣电池制作与分子模型拼搭并行,让化学能量在实验操作中转化为可见的创新动能;生物科以滴胶为媒,封存干花昆虫的自然之美,在树脂凝固间诠释生命科学与艺术创作的共生密码;地理科“图影寻踪”打通天文与地理的探索维度,天文台观测与景观猜谜并行,让自然规律在时空交织中清晰可辨;政治科“千秋伟人AI这谁”构建科技人文对话场,AI诗句解码历史人物,在智能提示中重溯思政教育的时代内涵;艺术科“肌情歌狂”打破艺术边界,体能训练与歌词接龙共振,让身体律动与音乐感知碰撞出跨界创新的火花;信息技术科“数你最快”搭建人机交互实验室,AI体感游戏实时捕捉反应轨迹,在数字与肢体的极速对话中探索科技趣味的极限;心理科“心动空间”以AI情绪云图解析内心世界,“情绪树洞”信箱传递温暖陪伴,让科技理性与人文关怀在互动中达成治愈平衡。
 

  
 
 



 
(二)企业展区:前沿科技零距离
广州开发区低空产业发展集团的开场表演率先点燃展区热情,宇树机器人与机器狗组成的 “机械天团” 献上灵动舞蹈 —— 仿生机器犬时而直立作揖、时而侧翻腾跃,金属关节随节奏精准摆动,引发现场观众阵阵惊呼,为科技对话拉开充满未来感的序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珍奇植物画展、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所的基因科普展位成为 “生命密码破译站”,吸引学生驻足探讨科技伦理,南方医科大学的人体标本科普结合 3D 模型解析生命构造,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海马海牛标本展搭配深海生态视频展现蓝色奥秘,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的纳米材料互动装置揭秘微观世界, AIREEX 安伊妮青少年护肤实验室设立 “肌肤健康方程式” 专区。

 
(三)社团实践:学生创意主场
团学摊位以多元实践项目搭建学生创意舞台:化学爱好者通过NB实验室虚拟操作“高锰酸钾制氧”,在数字平台还原实验流程;地理迷借助“图寻”网站解析卫星影像特征,在看图猜地点中强化空间认知;环保小组用矿泉水瓶、活性炭等材料自制净水器,直观呈现污水净化的物理原理;手工艺者在传统漆艺指导下,以天然漆料和金箔蛋壳装饰扇面,让非遗技艺在亲手制作中焕发新生。这些学生自主策划的互动项目,既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场景,又为传统文化注入年轻创造力,成为知识应用与人文传承的生动注脚。
四、竞技项目:多元能力的立体试炼场
科技节四大竞技项目构筑起知识与实践的多维赛场:
“厨王争霸赛” 中,选手化身 “创意料理师”,在限定食材与时间内设计营养套餐,煎炒烹炸间展现味觉审美与膳食搭配智慧;
“空中足球”(无人机足球赛)上演科技与策略的对决,操控手通过遥控实现无人机的精准控制与团队战术配合,将空气动力学知识转化为赛场上的敏捷攻防;
“诺亚方舟” 航海模型竞速赛要求学生利用木板、泡沫板等材料自制船舶,通过优化船体流线型设计、螺旋桨角度调试,在水池中展开限时竞速,飞溅的水花见证流体力学理论向航行速度的转化;
“百科知识竞赛” 则是脑力与反应的极速碰撞,选手跨越文理边界,在时政热点、科学常识、传统文化等领域的问答中展现知识储备,抢答环节的分秒必争更考验临场应变与心理素质。

 
 
四大项目以 “竞技” 为载体,既让烹饪技艺、机械操控、结构设计、知识储备等专项能力接受检验,更在团队协作、规则遵守、创新突破中培育综合素养,成为学生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成长舞台。
五、活动启示:可科技之名,赴未来之约
从启动到闭幕,广州市第二中学 2025 年科技文化节以多元活动、深度联动为科技教育注入活力。从企业展区科研人员的耐心解答,到团学摊位学生志愿者的热情讲解,再到竞技赛场对手间的互相致意,科技节早已超越一场活动,成为一种教育范式的实践 —— 它证明,当科技与人文握手,当课堂与现实连通,当探索取代灌输,成长便会自然发生。正如那架在竞速赛中率先冲过终点的“诺亚方舟”,带着少年们的梦想划破水面,留下的不只是涟漪,更是一条指向未来的航路。愿这场与科技的邂逅,成为每个参与者生命中的 “奇点”,在未来某个时刻,突然绽放出创新的光芒,照亮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
未来,二中将继续以科技为翼,培育兼具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让科技文化丰富校园学习生活的内涵。
 
供稿:科普教育科
图片:科普教育科、团委学生会、办公室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