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在线>学海堂>书香校园>详细内容

书香校园

踏丝绸古道,悟天地大美
——第74期读书沙龙之新疆地理研学旅行分享会纪实

来源: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5-10-14 11:08:01 浏览次数: 【字体:

2025年9月29日,秋意渐浓,一场以“踏丝绸古道,悟天地大美”为主题的新疆地理研学旅行分享会,在图书馆四楼工具书库温馨举行。地理科老师与研学团队齐聚一堂,共同回顾那段跨越甘肃、新疆的探索之旅,在光影交错与思想碰撞中,再现山河壮阔与人文深厚。

6e7da181aca4dd5446c311a412301ad8

山河入梦:地理印记与自然礼赞

研学之旅自甘肃启程。甘肃省博物馆内,黄河古象与马门溪恐龙的化石静默伫立,以无声的语言讲述着亿万年地质变迁。张掖七彩丹霞,则如大地调色盘,赤红与金黄交织,让人仿佛穿越至白垭纪,目睹铁离子在时光中缓缓氧化,绘就自然的瑰丽长卷。

进入新疆,地理教科书中的名词渐次鲜活。艾丁湖——中国陆地最低处,盐壳在日光下闪烁如碎玉,吐鲁番盆地的地势特征得以真切感知。那拉提草原则如一片绿海,天山雪水滋养万物,哈萨克牧民的帐篷如白帆点点,散落于起伏的草浪之间。

交河故城中,断壁残垣承载着丝路记忆;葡萄沟的绿意与火焰山的炽热形成鲜明对比,绿洲的生命力不言自明。新疆博物馆里,楼兰遗存与古老织物静述文明兴衰;独山子大峡谷则以斧劈刀削般的红色岩壁,展现着大地构造的磅礴力量。

d9f7c5050a1bdee7eaf3b3c772071be6

82eb4ac577a34b0698e09facb891cd39.jpg 

分享交汇:从地理思维到人文情怀

分享会伊始,高三马宇洋同学以一张那拉提草原的照片,引导大家从北京时间推演新疆地方时,将抽象的地理概念融入真实情境。仇佳豪同学则通过日照方向的判断,让课本知识“活”了起来。他提出的“阴阳坡成因”问题,激起全场热烈讨论,展现出地理思维的魅力。

IMG_7242

吴梓铭同学则在自然地理的框架中,织入人文经纬。她讲述哈萨克牧民的转场文化,强调“地理是人与环境的对话”。一张同学们制馕的照片,背后是草原辽阔,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跃然眼前。

5501fa70bc476d844cd4db04abdff1c

阮凡珂同学聚焦生物与自然地理,以戈壁风蚀地貌阐释风沙作用,并串联起甘肃与新疆两地的恐龙化石,勾勒出从三叠纪到白垭纪的生命演化轨迹。一段精心剪辑的视频,将丹霞日出、艾丁湖日落、草原与峡谷的壮美一一呈现,引发现场阵阵赞叹。

图片1_副本 

智慧沉淀:山河入心,照亮行路

分享尾声,何典泽老师以一番深刻寄语将整场气氛推向高潮。“研学的意义,不在于去了哪里,而在于带回了什么。”他鼓励同学们不仅要记住新疆的壮美风光,更要领悟其中蕴藏的人地智慧——如坎儿井的巧妙引水,如多元文化的彼此尊重。“这些智慧,会成为你们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光。”

苏雅倩老师制作的回顾视频,则让欢笑与感动再度流淌。画面中的身影虽已归来,但那份对天地的敬畏、对文明的追寻,已深深植根于心。

窗外秋阳斜照,仿佛与新疆的烈日遥相呼应。这场旅行,并未随归程而结束。山河的轮廓、思考的火花、文明的印记,已融入每一位参与者的生命体验。我们带走的,不是行囊中的纪念品,而是心中的无垠山河——那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地理书,也是一段永远走在路上的青春。

文/ 阮凡珂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