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处室在线>质量监测部>详细内容

质量监测部

广州二中教育集团2019学年上学期小学部教研心得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12 10:51:45 浏览次数: 【字体:

2019年12月6日,质量监测部邀请了南粤名师汪秀梅老师莅临会元学校指导集团小学部教研,会元学校开元学校教师聆听了“全课程”精彩讲座之后,从教师成长、课堂效率的角度写出了系列教研心得,现分享如下

 

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

 

12月6日,番禺中学附属学校的汪校长给我们做了一次激动人心的讲座——《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

汪老师告诉我们,阅读、交流、展示是新老师快速成长的方式。三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越来越深刻体会到不进则退的道理。有时我会思考优秀老师的标准,优秀教师对我来说太难以企及。但是今天听了汪老师的讲解,我想通过阅读、交流、大胆展示,也许我可成为真正懂得培养孩子方法的教师、跟得上时代的教师。

汪校还给我们带来了令所有老师叹服、羡慕的学校课程——全课程。我们每天都在做教学,但还要在教学中做教育:让孩子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自我管理。可是怎么实现呢?我们要根据校情,逐步在阅读中做到学科贯通。专家的理论只能解决观念问题,更重要的是靠我们脚踏实地做事。教师要永远铭记:阅读、交流、展示。

   

                        ———会元学校语文科  翁勇君

 

体育课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进行灵敏素质练习,由情景游戏导入课堂,通过“8字绕绳跑”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充分热身,随后训练项目由易到难,由单个动作过渡到组合动作,课堂中间让学生展示个人技能,及时鼓励表扬并提出问题及时纠正,在训练下肢力量的同时增加上肢练习,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锻炼,最后障碍绕绳游戏也是锻炼学生的灵敏反应、速度协调。

回顾课堂,导入生动活泼,切合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组织有序,教师精神饱满,语言简练有感染力,师生互动气氛非常好,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气氛和谐活跃;不足之处在个人练习环节,安全提醒还未充分,而且场地安排也可以有所改善。

教学的改进措施。首先把关课堂常规,充分提醒安全;关注每一位学生,练习体现分层分组的特点;继续发挥想象,设计更加有趣且与教材紧密相连的学习内容;多反思日常教学,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形成特色的教学风格。

 

                           

———会元学校体育科     刘俊濠

 

公开课带来的思考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机会,2019年10月25日,我在二年级1班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主题上了一堂公开课。在磨课过程中,我跟优秀老师学习,在听课评课之后,我有了很多的思考。

让小组合作真正发生。现在教育提倡合作探究,但合作往往成为课堂的摆设,或优等生的一言堂,或孩子们的娱乐小天地。如果孩子们找不到有力抓手,小组合作就形同虚设。就该问题,在本次学习交流过程中,我寻求到以下几点建议:1.低年段,任务小而细致。2.设定组内编号,循环式完成任务。3.日常可布置合作类功课,让孩子感受合作的益处。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备课至今,希沃白板的功能让我眼花缭乱,大量的游戏有趣而先进,但是否真正对教学有意义?一次次取舍让我明白: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为了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而使用的。未来的教育创新不仅仅是教学技术的创新,更多的是理念和思想的创新。

生活、情怀与数学。我时常思考学习数学的意义,慢慢地,我把课堂目标更多定在让孩子学有所用,孩子们也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自然变得乐学爱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大核心理念,数学科学的千百年历史,都是要培养孩子们的情怀,让孩子们感受数学的魅力。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或许未来真的会出现一个数学家,而他曾经是我的学生。

秩序井然让活动更加顺利。回看视频中孩子们是比较躁动的,其原因有二,本节课开课前,孩子们在教室等待了25分钟,虽然过程中我有和孩子聊天,但是孩子们难免觉得累;孩子们看到那么多老师听课,也会激动吧。虽然有客观因素存在,但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努力让班级的课堂更加有序,课堂活动就会更顺利了。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教学反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会元学校数学科     王子业

一切从“做中学”开始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知识的获得与生活、与活动联系了起来。

201912121050368523.Jpeg

一、学生的状态是平常教学的体现

“这节课学生的状态能反映教师平常教学的情况,也能反映师生平常交往的特点。”汪校的这句话,正戳中了我们年轻教师一直在深思的问题:怎么才能让学生做到收放自如?怎么让学生知道什么场合该做什么事情?怎么才能不断激发孩子对外界的求知欲?最基本的认知我们不可或缺——我们是在做关于“人”的教育!当今时代,“生本”教学理念人尽皆知,但是具体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确是一个难题。然而,汪校带着一群老师正在破解难题。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他们设计了一系列课程,寓教于乐,让学生回归生活,培养科学素养,激发灵动思维,夯实基础知识。他们的学生在玩的过程反而学会了学习,认为学习和探索是一种快乐。

二、从目标入手教学

从目标入手,进行教学设计是年轻的老师快速成长的重要一步。从大角度思考,语文教学分为写字、阅读和习作。首先了解1-6年级的语文教材,对教材进行整体思考;接着在不违反知识螺旋性上升的情况下,编排教学内容;最后细致划分每个学段、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汪校还提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字不仅仅是把每个字写好,更应该达到一种练书法的境界;对于阅读和写作,先阅读再识字,且分为低中高年段,低中年段主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课程中(花之语、花之坊、花之创、花之戏、花之作等)让孩子学会观察、收集、整理生活的所见所闻,提高孩子对生活的感知力,而高年段注重谋篇布局等。汪校注重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时我心里暗想:汪校也在其中渗透了一些老庄学问吧!

三、浪漫地接受,精准地训练

成长的道路上,怎么快乐地学习?那就浪漫地接受知识吧!全课程四大主题: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自我管理。全课程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设计,既遵循自然规律,符合时令节气,又遵循孩子的自然天性,从而达到超越学科、超越知识,一种“人在中央”的全课程教育!

在浪漫情怀的感知中,精准训练也必不可少!学科之间相互联系,例如:以“花”为主题,在语文学科方面注重字词句基础、表达、写作等;在数学学科方面注重分类与整理;在科学学科方面注重观察与记录;在美术方面注重尝试千年古法造纸工艺和传承等。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教给学生什么,而是透过教育让学生发现自我的各种能力和美好,进而展现一个精彩、完美、有力、充满灵性与创造性的灵魂。

 

———开元学校语文科             邬艳君

 

原来课程还可以这样教

周五我们一行人于会元学校聆听了关于全课程的讲座,汪校深入浅出的讲授一下子打开了我们年轻教师的思路,原来课程还可以这样教。全课程希望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和学习内容的拓展改变教育生态,给予孩子快乐的童年。

两个课例的简介,让我们对于全课程各科内部之间的联系以及实施有了初步感受。但是还存在几个疑问:1.在小学低年段,因为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紧密,各个学科之间的障碍可以打通,全课程体系相对容易确定。那么初中高中各科知识间体系完全不同,并且要应对中考高考,全课程这种素质教育实施的可能性有多大?2.对于一个全是新教师的开元学校,如何创设特色的核心课程,怎么编写系统的教材,怎么实施,需要各科老师配合,需要有经验老师带领。如果开元学校推行全课程,对于一个全是新老师的学校,可能性有多大?

 

———开元学校语文科       仲娜

 

教 师 的 全 局 观

——汪秀梅校长讲座有感

对于教师来说,全局观非常重要。汪校在讲座时说到教师首先要有全局观,如果你想教好某一个学科,首先你要了解1——6年级的教材,了解这些课本里有什么文体、编排了什么文章,知道你所教学科的小学总体目标、学段教学目标,甚至知道这本教材的单元目标,然后确定所教年级的培养目标。之后,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和整合资源。

教材不应该成为唯一的资源,换句话说,那些教学目标并不只依靠这一篇文章才能达成。我们不应该被局限,要跳出教材研究目标,再选择合适的资源,形成模式,之后脱离模式。

汪校的这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教师的目光应该放长远些,不应被一本小小的教材束缚住,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讲台上的自我价值。

 

———开元学校语文科       罗杏芝

 

自由舒展的童年

昨晚,我的童年又被打翻了。我的童年被打翻了,降落在池塘边的榕树上,那是知了在唱歌的又一个夏天;我的童年被打翻了,散落在漫山的田埂野花上,那是它在丛中笑的每个春天;我的童年被打翻了,飘落在银装素裹的草地上,那是堆雪人打雪仗的每一个冬天;我的童年打翻了,洒落在金黄的麦穗上,那是稻场上的又一个秋天。

今天听了汪秀梅老师分享的“全课程”理念,身为一名老师的我有些激情澎湃,同时也让我想起遥远而近在咫尺的童年。我的童年是自由舒展的,身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也想赠与孩子们一个自由舒展的童年,和童年的我一样,因为童年的快乐是相通的。

汪老师先前在北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全课程”教学学习,回广州的她让全课程理念在这所小学生根发芽。历时2年,很多成绩水到渠成。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有这种热情来做这样一份事业,但现实中实操性很难,有了汪老师的“全课程”理念的范例,也许我可以在常规教学中进行一些尝试。

我也想种一朵花,我希望它可以依照季节的规律按时长大。

 

———开元学校语文科          白莹

 

以“人”的发展为前提

优秀是一种习惯。汪老师能从一节课中判断一个老师日常的教学状态、学生日常的学习状态,我们也能从汪老师缜密的逻辑和娴熟的讲话技巧中感受到她平常对教育的思考。

教育不是假大空的理论输出,它是一点点落在实处的、真正能让学生幸福成长的言语行为。学生的状态应是温暖的、积极的、向上的,那么我们的教学内容就不应局限于课本,要从目标教学入手,一切教学手段和内容当以“人”的发展为前提。

如何发现“人”,首先教师自己要清晰人性的概念,要活得认真、洒脱、独立、坚强、温暖。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有压抑伤害恐惧等负面情绪,在心理学上,这并不是不健康的表现,反而印证了人之所以为人——一个复杂物种。了解了自己,教师是镜子,以身作则。面对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受伤的言语、怪异的行为、渴望倾听的眼神,我们是不是可以慢下脚步去打开孩子们的心扉,认真聆听背后的声音?

汪老师给新教师快速成长的三个建议是:读书、交流、展示,即输入→转化→输出。这个过程与知识的习得理论相符,学生学习也是这样,不是全程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输出。学生“自如舒展的生命状态”,就是学生输出的最好效果。那么,我们希望看到学生胆怯的眼神还是希望发现学生探索的亮光,很多时候取决于我们教师自身的状态。

任重道远,不断探索!

 

                           ———开元学校语文科    刘甜甜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在《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专题讲座中,汪秀梅校长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这批新入职的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要系统地研读小学一到六年级十二册的语文教材,整体感知小学阶段学生所有学习目标,从而系统地开展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这让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确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之前,就应该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以期取得预期效果。

 

———开元学校语文科     庄苗英

 

理想中的教育

本周有幸去了会元学校,聆听了南粤名师汪秀梅校长对会元学校百花奖公开课的精彩点评以及她的精彩讲座。

汪校长的点评一语中的,高屋建瓴。这次的参赛教师上课总体特点都在一个“活”字。尤其是语文课的给动画片配音活动,非常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语文课的一大亮点。

此外,汪校就她所在的学校实行的全课程做了一个精彩讲解。从育人目标讲到载体,深入浅出,且用了两个特别生动形象的实例来说明全课程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和学习内容拓展,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生态,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听完讲座,在座的老师们都热血沸腾,这简直就是理想中的教育!我很佩服汪校在应试教育的时代下能有勇气独挑大梁,独树一帜,扛起这样艰巨的教育改革任务,也由衷赞叹这些孩子的家长是如此信任学校,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很多人都说,教书不是孩子难教,而是家长难教。因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少家长总是喜欢跳出来指指点点,来指导教师应该如何教学,家长甚至觉得教师就应该全方位地为孩子服务,动辄投诉、举报,这些都让老师疲惫不堪,希望家长们能多多理解教师,支持教师吧!

 

———开元学校语文科      秦欢

 

收获颇丰的教研活动

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会元的教研活动,经过近两个半小时的学习,收获颇丰,更新了一些既有的教育理念,也学习了不少教学小技能。主要如下:

一、通过观摩王子业老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听、看、想、做、讲、动、静有机结合,给了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与思考空间。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视频的延伸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后续学习兴趣。

二、汪秀梅老师点评录像课并介绍全课程教育理念。汪校长在点评时指出:1.通过观察学生状态,师生互动等可以窥见平时的课堂氛围,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2.老师要有自己的特色课堂,课堂要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3.教师要重视对教材的把握,善于整合资源,服务教学。4. 每个教师建立自己课堂特色的基本过程为:明确目标——整合资源——形成模式——脱离模式。

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努力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开元学校数学科   李玲

 

几点感悟

一、教师应了解全套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了解教材之后才能脱离教材,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一定从教材方面,教教材不一定要用教材,应研究目标而非死守教材;

二、汪校展示的全课程培养目标、教学体系清晰:以全人培养为目标,以国家课标为指导,以项目学习为策略,以学科整合为抓手,以语文学科为载体;

三、全课程中主题丰富,以《花》的主题为例,汪校用一系列课程活动全方位地展示了全课程实施范例与方向: “花之读”“花之语”“花之坊”“花之创”花之戏”“花之作”…这些课程活动涉及学科范围广,将语数英、实践、舞蹈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在同一个主题中大放光彩,学生真正地在玩中学、学中乐,这样细致有趣的课程不得不令人惊叹佩服!

四、汪校还提到真正的教育应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让孩子们做一只快乐的春蚕,吸取知识,培养技能,厚积薄发!

 

———开元学校数学科     张浩军

 

 

教研带来的思考

今天认真聆听了汪秀梅对会元老师录像课的点评,其中关于体育课的点评,让人记忆犹新。汪老师谦虚地说自己在体育的点评上并不是专家,但她从这节课看到了孩子们学习的快乐,看到了体育的游戏化。同时,汪老师也点明了规则的重要性。汪老师的点评一语中的,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听此点评后开始了体育教学的另一些思考。

汪老师还将“全课程”理念进行了阐发,就鲜活的案例与我们分享,最大的感触就是“全课程”其实就是为孩子打造一个快乐的童年,通过课程理念的转变,改变教学模式,让孩子先快乐地吸收。这种模式非常新颖,同时也让在座的各位老师甚至校长有些许激动,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系统地学习与教授这种模式,但是这种理念带来的一些教学上的改变确实值得每位老师思考。

 

———开元学校体育科      何梓栋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