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二中教育集团语文科2019学年上学期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心得(三)
2019年11月14日,集团各成员校初中语文教师参与了苏元学校承办的教研活动,开元学校罗曼莹老师示范了自读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活动结束后罗老师写出了深刻的教学反思,现分享如下:
与生同行 陌路苞香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2019年11月14日周四下午,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广州二中教育集团语文科2019学年上学期教学研讨活动,在二中苏元学校上了一堂公开课。初一(5)班的学生在整个课堂表现出色,课堂气氛活跃,思维敏捷,给予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本次课堂,我本着积累、求索与尝试的心态,一步、一步地探索语文教学模式,现将我的课堂反思陈述如下: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作者在文中回忆他在八岁时爬悬崖,在一处岩石架上的时候陷入两难的境地,后来在父亲的帮助下成功脱险。本文学习重点一是训练默读,复述故事情节;二是抓住关键词,把握人物心理成长过程;三是多角度探讨文章启示。本课课型为“自读课”,我在设计课题时,时刻注意体现课型特点,时刻提醒自身保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化“讲堂”为学堂。因此,在本课的实施过程中,有多处地方能体现此理念,也为本课亮点:
第一,新课导入,抓紧阅读提示。通过引入例子和默读阅读提示、找出关键语句的环节,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会根据阅读提示、课文旁批来阅读文本。
第二,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学生初读课文,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在合作和互评中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
第三,细读文章,感受人物心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应填入的心路历程关键词,并找出描写“我”在不同阶段中心理、动作、语言的语句,分析“我”在不同阶段内心的思想感情,通过交流、竞争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每位学生都参与思考、讨论、发言,更是能对其他学生的发言产生质疑、大胆表达。这是本课重点,是本课最闪亮之处,学生们的热烈表现印证了本课重点能相对落实。
第四,讨论交流,探究文章主旨。分别从“我”“爸爸”和“小伙伴”的角度谈论主旨,将自读课文和课外阅读关联,调动生活经验,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这是本文的难点。但学生积极思考,将生活体验与课文主旨联系,他们各具特色的观点与发言,为本课绣上一朵朵金花,特别值得欣赏、回味。
第五,总结本文,有效延伸阅读。基于“阅读提示”,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原文,发现作者成年后还有两个小故事值得探究,抱着尝试的心态,勇于实践“1+X”教学体系,力求巩固学生在教材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与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进一步帮助学生搭建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通道。
二、名家指点,成启多思。
广州市第二中学语文科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本次课堂中,很荣幸得到广州市第二中学副校长张绵老师、“广州市先进教师”汤碧云老师、二中苏元实验学校教导处主任刘彦老师、我校初一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及集团语文科资深教师的指导与评价,我反思许久,获益良多。
第一,汤老师提到用好“阅读提示”,让阅读提示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在本课设计第一环节里,有利用阅读提示来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采取适当方法阅读文本,但是在后面环节中缺少更多渗透。建议“学习目标”按阅读提示生发,描绘作者心路历程时要回归提示要点,多角度解读文本时要再次回顾提示要点,做到“引出自然”与“自然回归”。通过引导学生用好“阅读提示”,让学生真正掌握自读课的学习方法。
第二,“复述”与“概述”应有所区别。本课第二环节是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整个故事。老师需要细致思索,“复述”的要求是什么?“复述”与“概述”又有和区别?“复述”的基本要求是清楚、完整地讲述一个事件。“概述”的基本要求是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信息。课堂中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来限定学生的答案,显然未妥。对于“阅读提示”中的读书方法,需要细致研读,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第三,应在课堂上多次点题,反复扣题。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归纳主旨时,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题目主旨:把大目标化成小目标;人生路上永不停滞,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人生需要慢慢积累,积小成多……教师在提问后,需要有总结、回归与提升,说明人生就是一步、一步地往前迈进,进一步解读“走一步,再走一步”。以及,文末提到荀子在《劝学》中的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也要提出一两句总结提升、引人深思式的话语,再次回归主题,做到一节课反复扣题,让题目更加深入学生内心。
第四,绵校特别提到及时抓住关键点,大力表扬学生优秀之处。在学生激励性评价方面,教师可以做得更加到位。第一个女学生在回答“阅读提示”的相关问题时,第一部分的回答非常出彩,能清晰、流利地表达出本文的重点内容,此时,教师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回答第二部分时,答案不够贴切,而被教师指点了几处,学生可能认为本次举手回答的行为得不到教师的认可,进而信心被磨蚀。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表现优秀之时,给予适当的、及时的鼓励,让其感受到教师的认可、同学的认可,慢慢建立更强的自信心。
第五,给足学生“输入”的时间,“输出”才会更加充分。本课有不少默读和小组讨论的时间,每次到了这些环节,教师都以“倒计时”式的口吻提醒学生,在无形中给学生制造了紧张感,有些学生因为紧张而有话不敢言,有理不敢道。建议换一种方式引导学生:把“还剩一分钟”改成“还有一分钟”,提醒学生“不急”“认真讨论”,让学生感觉阅读与讨论的时间仍然充裕,“输出”的内容才得以更加深刻,而不只是流于言表。
第六,正确处理板书写错字的问题。学生把“豫”字的偏旁写成了“矛”,教师却没有及时发现。此时应抓住教育时机,给学生简要讲解生字词的字形,今后要注意把知识细化,从学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知识的掌握落到实处。否则,学生只是机械性记忆,以后还会出错。另外,教师在板书的时候把“怂恿”的“恿”写成“勇”,此时也应抓住时机,请学生帮忙改正。正如绵校所言,“课堂上都要教对的知识”,这里体现的是课堂处理应急事件的智慧,教师需要多学习、多变通。
三、路漫修远,与生共行。
本课的反思还必须回归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掌握阅读知识、阅读技巧,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通过对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分析,学生能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拓展阅读思维,提升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不断增强阅读能力。因此,本课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突出“自学课”课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化“讲堂”为“学堂”,在多种阅读活动中提升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从而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更为深远的整本书阅读。这是我今后不断努力、改革自身的方向。
六年二中人,一生二中情。感谢刘彦老师、徐华老师在我初中、高中时期让我感受无限的语文之美。2018年毕业后来到开元学校任教,今年是我从事教师行业的第二年,更是第一次上集团公开课。在正式上课前,我细心准备了一月,试课四次,多次修改教案、课件,多次请教刘彦老师、刘晓琳老师及我校的初一级语文科老师,仍然有多处不足,有不少缺憾,但是我将不懈努力,争取每天一点一滴地进步,每天向前迈进一小步。
我的教育目标是:用最好的教育,唤醒一个又一个的灵魂。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中说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我愿悉数奉献,向最好的教育而行。“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与生共行,同感陌路苞香,齐达美好彼岸。
(开元语文科 罗曼莹)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