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处室在线>质量监测部>详细内容

质量监测部

广州二中教育集团语文科2019学年上学期教研活动教师心得(二)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11 18:02:02 浏览次数: 【字体:

2019年11月14日,集团各成员校初中语文教师参与了苏元学校承办的教研活动,苏元学校许力老师示范了教读课《植树的牧羊人》,增城应元学校窦金龙老师示范了综合性学习课《少年正是读书时》,开元学校罗曼莹老师示范了自读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不同课型带给老师们不同的收获,现在把他们的教研心得分享如下

 

立足教材  高于教材

在本次“三元”研讨活动中,窦金龙老师所上的《少年正是读书时》为综合性学习课,课型特殊,教学实践者甚少,具有开创性意义。

本课给予我两点启示:

1.充分利用教材,立足文本。窦老师的课以视频激趣开启,用教材中的调查问卷和阅读指标图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阅读,以教材中的小组讨论规则组织课堂活动,并节选教材中名家谈读书的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泛读”和“精读”。

2.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窦老师恰当引入生动活泼、针对性强且能给予学生启迪的教学资源。课上以《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和《红楼梦》中飞花令的视频片段相比较,“不爱读书的张飞”和“爱读书的林黛玉”在课堂上引发阵阵欢笑,迅速打开了学生的心门,既具有读书主题的针对性,又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课堂尾声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时,更是以王力《谈读书》和杨绛为钱钟书写的小序为文字材料,学生对名家文章的自主发现代替了教师的讲授,实现了课堂的真正“生长”。

总之,窦金龙老师灵活运用教材内外资源,设置合理的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学习课自主合作的学习特点。对于我来说,这是一堂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综合性学习课。

 

 

(增城应元语文科      李宇楠)

 

一次收获颇丰的教研活动

这次教研收获颇丰,听了两堂高水准的课。

丁之境老师的写作指导课对于老师来讲非常有指导意义,整节课丁老师循循善诱,为我示范了和学生的沟通技巧及高超的教育智慧。正如接发球,你不知道对方会往哪一个方向打,但作为高水平球员,你要灵活处理,打回你想要对方打的方向。

许力老师《植树的牧羊人》注重教方法,把读书方法渗透到课文教学中,既不是枯燥的阅读方法指导,也不是脱离方法的纯文本赏析,阅读方法与文本研究水乳交融。许老师的板书设计也很新颖,虽然简单,但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启发我们一些有创意的尝试会为课堂添彩不少。

此外,其他上课的老师也各有自己的风格,环肥燕瘦,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今后要多体验不同的课堂,汲取灵感,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一边尝试,一边前行,收获更多的精彩!

 

(苏元语文科      王冰洁)

 

触及心灵的文章才有意思

初一学生的写作大部分是我手写我心,比较感性,也比较随性,或许与学生的年龄和经历有关。但丁老师的一节作文指导课,让学生们对写作有了深入思考。丁老师借用“一个有意思的人”作文题,引导学生围绕“有意思” 审题和立意,一步一步,最终落到“有趣味、触动心灵、产生影响”的至高点。我想许多学生在听到这些讲解时应该恍然大悟,好的文章不只是词语生动准确,不只是形式优美,还要注重文章与读者的心灵碰撞。

许力老师在讲授《植树的牧羊人》时,有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点拨学生适时批注,学生们堂上发言积极,我想原因之一也是文章能触及学生心灵,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一定的影响。

 

 

(苏元语文科                 赵娟)

 

语文老师的盛宴

上周集团语文教研在苏元学校举行,活动形式多样,既有名师引领,又有同行间的教学切磋。活动目标明确,组织有序,效果显著。可见质量监测部和苏元学校多么用心组织活动!

名师引领环节。省实的丁之境老师展示了“一个有意思的人”的写作指导课,丁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期中考试作文的得失,就着学生的失分点引入课题;通过作文题目的设计,教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润色;学生同时明确作文考点中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怎样体现的。整堂课通过深挖内容、修饰表达,写作实现了质的飞跃。丁老师是属于天赋型教师,自身有厚重的文学功底和对文字的敏锐感知力,通过“下水作文”让学生感受到文字表达的力量。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丁老师学生的作品,可见学生作文的长足进步一定程度来自于丁老师的系统培训。

集团各校区教师代表的公开课环节。我选择听苏元许力老师的《植树的牧羊人》。许老师打破了传统的讲读方式,整堂课围绕一个教学目标(预习提示中的默读勾点圈画)带出文本解读,通过一篇文章,她教会学生正确运用默读勾点圈画发现重点,接着梳理文章脉络和人物形象。学生明确了长文阅读方法,就会更有效地阅读其他文本,这是实现能力迁移的路径。

最后的环节,丁老师做了一个《基于项目驱动型作文的写作》专题报告,报告思路正好和之前的作文指导课相吻合,进一步指导我们如何通过一个项目引导学生写作。最后,绵校的巧妙提问,引出丁老师教学思路的来源和实操成果,还引出丁老师学生年代语文老师卓有成效的做法。

总之,此次学习活动是语文老师的盛宴。感恩主办者,辛苦了!

 

 

(南沙天元语文科     马媛)

                                     

 

教研让我受益匪浅

上周有幸听了丁之境老师的写作指导课《一个有意思的人》,丁老师从最近的期中考说起,亲切询问学生的作文情况,由此讲到作文需要的三个能力:1.表达能力2.理解能力3.思维能力。

“一个有意思的人”拆分为三个点,“一个”“人”“有意思”。如何理解“有意思”呢?有趣、有情趣、有意味、有意义...针对此,进一步思考到底是谁有意思?为什么他有意思?用什么材料来支撑他有意思呢?怎么体现有意思?丁老师讲解了系列理论知识之后,以自己学生的例子去印证,又指导学生练笔。这是一节有用又有趣的作文指导课,我受益匪浅。

第二环节,我选择听窦老师讲《少年正是读书时》,这是第一次听综合性学习课。窦老师先以3个问题导入,引出读书的重要性,通过齐读导语,明确读书意义;再播放两个视频《爱读书的林黛玉》和《不爱读书的张飞》进行对比,师生阵阵笑语;再通过导学案,了解班级学生的阅读情况。接下来深入探讨“怎么读”,从泛读到精读,从兴趣到经典。最后布置了课后作业:规划自己的读书计划和目标。

窦老师是应元语文科教师,发《导学案》给学生提前做课前调查,可见这次公开课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令我佩服。课上窦老师妙语连珠,趣味横生,听课师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都被窦老师吸引住了,可见授课的精彩。

这天教研让我受益匪浅!

 

 

(南沙天元语文科       王  莹)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